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

尺報創刊號-打開服學/我覺得服學應該要提供多重的可能性,而不是就被告知他要怎麼做

晴朗的午後,小小的空間裡,一堆又一堆的書隨意擺放在角落,不難看出老師對於閱讀的熱愛。在採訪的過程中,老師認真的傾聽我們每一個問題,眼鏡後方堅毅的眼神看出老師認真思索著我們提出的每個問題。他不斷強調溝通的重要性。老師笑著說:採訪跟批評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,服學也是溝通的問題,這些都是需要被討論的事。以下內容,是我們由訪談中重整並且加以潤飾,呈現出老師對於此議題的看法。


服學的意義跟價值,我覺得這是值得去重新思考的問題,就是服務的概念。學生一進來學校就主動的被要求做服學的工作,我覺得可以分幾個層面來看


主動性的培養
服務學習應該一個是主動的事情,這主動的過程其實應該是不斷被刺激,而學生會隨著時間,在思考上有不同階段的進展,這個刺激的過程在服務學習上會不會有體現? 學校的服學是告知及強迫,顯然是一種規訓性(註1),這是應該要討論的,當學校變成一種權力關係的時候,這樣的方式就是上對下的關係,使得主體的動能不太能產生。而只有在教育過程中感受才會慢慢的改變。


有多少的選擇
服務學習應該要提供多重的可能性,而不是就被告知他要怎麼做,這不一樣。在民主社會裏面我們至少有較多的選擇可能,用選舉來說,一個候選人跟五個候選人是不一樣的,五個候選人至少可以選比較不爛的,問題是當只有一個候選人,那就不是民主化的過程,而這樣的觀念放在服學其實也一樣。如果是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這件事情,學校現在的方式是不是對的呢? 是不是好的?有更多的選擇,就不能維持學校的良好生活環境嗎?

這部分應該參考其他學校的方法,反映問題是好的,但重要的是要怎讓產生改變?否則我們的勞動力只是單純被告知然後行動罷了。


建立溝通
從西方理論跟過去社會發展來看,我覺得溝通很重要,服學的問題也是溝通的問題,這是需要被討論的事情。像採訪跟批評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,不一定要用抗爭方法,那應該是最後一步。

(註1): 規訓的概念由M. Foucault提出,他認為工業化後,權力的展現從血淋淋的懲罰方式逐漸轉形成規訓,藉由空間分配、活動安排、時間累積、力量組合等方式,創造出「柔順的肉體」,並運用層級監視、規範化裁決、檢查測驗等管教方式,來消除社會中的危險、控制社會中的個人,進而增加組織的生產力。

文/許景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